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环节,直接关乎教育事业的发展成效以及进程。为了确保每一个幼儿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幼儿教师需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以此作为学前教育的基础及前提,灵活利用个性化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保证每一个幼儿都能够获得更多针对性的帮助及指导,这一点对体现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和指导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启蒙教育和养成教育是幼儿阶段的教育重点及核心板块,幼儿教师需要着眼于幼儿的身心成长发展要求以及规律,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坚持现代儿童学习观,了解幼儿的适应性以及自主成长发展需要。通过对幼儿园整合活动课程的深入分析以及研究,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合理安排不同的课程内容,让幼儿能够张扬个性。
一、幼儿发展的要求
在开展幼儿活动之前,幼儿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个性,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要求,结合幼儿的这些差异性,给予幼儿更多弹性选择的机会及空间,在宏观把握课程内容的过程中真正实现环环相扣。这一点对幼儿的个性化成长有重要的作用,幼儿也能够在自主参与中提升个人的能动性,整体的育人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教育教学进度越来越快,很多幼儿能够全程参与、自主探索,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改善较为显著。幼儿教师则需要结合幼儿发展的具体要求,明确后一阶段的教育改革方向,反思教育行为,调整教育思路,确保对症下药,更好的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诉求。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学习者能够在一定的环境以及空间之中,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自主选择个人的学习内容学习形式,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现阶段的幼儿教育工作变动比较明显,幼儿自主学习备受瞩目,很多幼儿存在自主学习的诉求。因此幼儿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教育思路,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及意愿自行选择。幼儿的身心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同时存在不同的喜好,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差异较为明显。幼儿教师需要尊重幼儿、鼓励幼儿、理解幼儿,以幼儿的自主学习为基础,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接触信息,并获取更多的指导以及帮助,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实现个性化的成长。教师只需要扮演好好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幼儿更多的辅助,提升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动性。为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及发展保驾护航。从微观角度上来看,幼儿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主动创设适宜幼儿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幼儿获得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强调,幼儿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比较基础,环境对幼儿的影响非常直接和深远。教师则需要着眼于学前教育工作的具体进程,积极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幼儿能够获得更多展示自我和参与活动的机会及条件,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按照自己的兴趣、目的以及需要实现个性化探索及以发现。幼儿的自主选择最为关键。这一点有助于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幼儿教师需要始终坚持平等
宽松、自由民主的环境创设理念,让幼儿拥有更多的机会自行选择。尽量避免师道尊严,而是站在幼儿的视角,在信任幼儿、鼓励幼儿、尊重幼儿的过程中,让幼儿能够大胆的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自主选择。这一点对摒弃传统的育人理念,避免成人的绝对权威有重要影响。幼儿不再循规蹈矩,消极顺从,而是主动自觉的安排好个人的学习及生活。另外幼儿教师需要鼓励幼儿遵守一日生活常规,积极塑造幼儿完善的品格,在有序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班级区域活动的开展不容忽略,这一点对幼儿的兴趣激发以及以习惯养成有重要作用,幼儿教师也可以留给幼儿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鼓励幼儿在自己感兴趣的区角中参与活动,提升个人的自学能力。
其次,幼儿教师需要结合当前的活动环境给予幼儿丰富多元的选择,尽量避免强制的知识灌输,准备充足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能够自主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优化幼儿的成长氛围及学习环境,确保幼儿的自主选择权得到满足和尊重,逐步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促进学前教育改革和创新。
(二)个性化发展
从幼儿园的视角来看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不容忽略,这一点对幼儿园的要求较为严格,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外部环境的要求较高。幼儿园则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投入及支持力度,了解硬件和软件环境的优化要求,强化幼儿的自主能动性,让幼儿实现自主探索,给予幼儿更多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大部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以及直觉思维比较强,能够主动感知事物的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速度较快。幼儿教师则需要关注幼儿的智慧结构和经验结构,尽量避免简单直白的知识灌输,让幼儿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以及自主改造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幼儿的自主操作和探索最为关键,幼儿教师只需要让幼儿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获得更多的感知以及领悟,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发自心底的成功喜悦,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这一点对幼儿的个性化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幼儿园只需要加大气力,积极营造自由宽松的育人氛围及环境,关注对硬件以及软件条件的不断改善,为幼儿阶段的教育改革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一点对幼儿的成长以及发展有非常关键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比较明显,为了为幼儿的个性化探索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幼儿园还需要关注当前的教育教学实情,为各类幼儿实践活动的开展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不断拓宽幼儿的活动范围及活动空间,促进教育教学规模的有效提升,改善当前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确保教师能够为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及发展建言献策,利用当前的优质教育资源以及教育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育儿实践活动,促进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齐头并进。
(三)独立探索
幼儿的独立探索非常关键,这一点对幼儿个体差异的体现以及满足有一定的作用。传统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模式备受诟病,直接按照成人的视角以及思维开展育人活动,幼儿的独立探索意愿不足,个人的探索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对此,我国需要结合学前教育改革的现实条件,结合幼儿的自主探索需要积极改革传统的幼儿教育体系,明确新阶段幼儿阶段的教育改革纲要及具体目标,为学前教育改革提供更多的指导及参照,确保这一阶段的教育工作能够取得新的突破。这一点对国家教育事
业的稳步建设及发展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大部分幼儿能够全程参与,幼儿园也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及帮助。幼儿的独立探索对外部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同时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离不开幼儿园以及教师的共同努力和共同参与。国家需要结合当前学前教育工作的现实条件设置专项资金,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主动减轻学前教育的负担及压力,提升整体学前教育教师的师资待遇水平。全面吸引优质教师改善当前的教育教学面貌,确保学前教育工作能够取得新的突破及成效。这一点对幼儿阶段的教育改革及创新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幼儿也能够获得更多独立探索的指导以及帮助。
二、幼儿发展的方向
(一)学校层面
从教师的角度上来看,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真正实现培优补差,了解个别化教育的重要要求,在尊重幼儿、理解幼儿以及鼓励幼儿的前提上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良性成长。个别化教育不容忽略,这一点要求教师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实现对幼儿的客观综合评价,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概念,根据当前的教育实情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首先,幼儿教师需要给予幼儿更多自主创造的机会,强化幼儿的自主体验,让幼儿能够全身心的体验成功。大部分的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失败或者是成功的体验,对个人的能力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进而积累更多的成功经验,意识到个人的特长,产生更多的能动性和自信心。失败体验的积累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兴趣爱好,导致幼儿缺乏一定的能动性,幼儿教师则需要结合儿童活动的具体要求了解活动本身对幼儿兴趣的影响,在信任幼儿、鼓励幼儿的过程中结合幼儿的主体差异性进行调整,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其次,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成长发展过程给予幼儿更多的赞美鼓励和肯定,让幼儿能够形成积极观念和良性自我感知,结合外部环境和外部条件发掘幼儿的闪光点,让幼儿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获得更多的赞美以及鼓励,逐步形成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最后,幼儿教师需要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特质,产生发自心底的自信心,主动体验成功和失败,尽量避免幼儿出现无能感或者是丧失自信心,结合不同游戏活动对幼儿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正负面影响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及改善。这一点有助于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良性成长,保证幼儿变得更加主动自信,教师需要不吝赞美,关注幼儿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实现环环相扣。
(二)地方层面
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部分的幼儿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幼儿比较的溺爱和娇惯,最终导致幼儿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意识和行为习惯,缺乏合作意识,社会交往能力不够理想。对此,地方教育部门需要加强社会教育,纠正公众的偏差认知,教师只需要为幼儿树立合作榜样,在幼儿心目中树立权威,结合个人的言行举止来引导幼儿、鼓励幼儿,让幼儿能够参与合作分工,这一点对幼儿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比如教师则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各种操作活动,让幼儿帮助教师主动分发材料,参与班级卫生,主动擦桌子。这一点能够更好地影响幼儿的言行举止,让幼儿能够树立合作意识,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需要主动教给幼儿不同的合作方式,让幼儿能够在小组合作之中获得更多的积极感悟及引导。合作情境的设置取得效果比较明显,幼儿能够自发产生不同的合作行为,主动表现自己的才华。为了避免幼儿出现消极情绪和偏差行为,教师还需要传授恰当可行的合作方式,鼓励幼儿自主合作、大胆想象。比如教师可以开展搭积木或者是玩商店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参与小组合作,在共同分工合作以及商讨的过程中主动解决各种矛盾,实现协商解决。如果材料和玩具不充足,小组内部成员可以互相谦让、轮流使用或者是共同合作,这一点对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大部分幼儿能够获得更加积极愉悦的体验,增进幼儿之间的情谊,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幼儿教师只需要注重及时鼓励和肯定,提供给幼儿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利用肯定的语言和赞许的目光来鼓励幼儿,让幼儿能够在小组合作中主动调整个人言行举止,按照教师的要求自主探索。这种育人模式对幼儿的成长成才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大部分幼儿能够在合作意识的指导下发展个人的综合素养。
(三)国家层面
教育部门需要加大对幼儿阶段的教育工作投入,关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程度以及所面临的薄弱之处,设置专项资金或者出台优惠政策,给予教师更多的指导以及帮助,保障教师能够将主要精力放在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上,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控能力和责任感。幼儿园以及教师则需要加强联系及合作,主动制定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工作计划及任务,明确当前的教育改革成效,实现对幼儿的个性化引导。坚持社会公德以及职业美德,培养幼儿良好健康积极的人格,让幼儿在参与各种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及提升,这一点对改革传统的启蒙教育和养成教育模式有深远持久的影响。国家需要给予学前教育更多的支持,确保学校以及教师需要意识到自身的育人责任,了解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智力发展规律,关注幼儿的社会化发展需要,保证幼儿能够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幼儿园以及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主管部门需要从娃娃抓起,关注幼儿阶段的社会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幼儿正确的社会态度以及行为意识,保障其能够坚持良好的社会行为,逐步提升个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积极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主题活动的开展取得的效果比较明显,幼儿园需要拉长战线,加大气力,关注对幼儿的科学引导,给予教师更多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保障教师能够坚持先进的基本育人理念,将幼儿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对象,提升教育能力和专业素质。努力创造适合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环境,选择幼儿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调整以及教育改革,保障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实现个性化成长。
幼儿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幼儿园以及国家都需要做出相应的努力和改进。幼儿教师需要意识到自身的重要责任,关注对当前幼儿教育重难点的分析及研究,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幼儿园以及国家则需要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缓解当前的教育压力,积极丰富幼儿教育的资源,为幼儿教育改革及创新打下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