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解决方案(S)(2000字以内) 第一阶段:学习积淀,引航E-book电纸绘本项目 1.理论学习 为深入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特征,项目组成员先后阅读了关于“全语言教育”的书籍与经典文章,如肯·古德曼《全语言的全,全在哪里》、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颜晓燕《早期阅读的整合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等。通过阅读分享、心得交流等形式让每一位项目组成员了解幼儿语言教育的新理论,丰盈了E-BOOK电纸绘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明确项目研究的内容与方向,思考绘本阅读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 2.培训助推 一是结合E-BOOK电纸绘本的建设构建了项目小组,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培训。二是对教师进行全语言教育理念的培训。三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专业教师进行研讨交流。 3.制度管理 建立《E-BOOK电纸绘本项目研究制度》,保证项目开发的落实。每周一次的项目组会议,交流项目开发的情况;每月一次的专家培训,引领项目的深入研发;定期组织电纸绘本制作、案例交流、论文的征集与评比。 第二阶段:通力合作,研发E-BOOK电纸绘本教材 1.绘本素材审议 绘本素材审议以挖掘优秀绘本为目标,以专家为引领,教师为主体,家长为辅助,审议原本课程中绘本教材的教育性、适宜性、趣味性。除了挖掘现有主题课程中的可利用素材,项目组成员还从国内外优秀绘本中挖掘有效素材。 2.调整绘本结构 在审议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实践以及亲子阅读的指导需求,以“听、说、读、写的全语言理念”为宗旨,对绘本的结构、装帧形式、画面呈现、图文比例进行调整,从而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心理。 3.融入信息技术 以“促进阅读理解、发展阅读创造、培养动手探索”为目标,将信息技术与绘本进行有机的融合。电纸绘本仍保留传统的纸质形式,以培养幼儿基本的阅读习惯与技能。但纸质绘本中融入信息技术,使绘本更具互动性、趣味性、探索性。如朗读功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录音功能,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感应功能,触碰绘本中的人物就会“说话”,通过对人物语气、语境的感知,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运用简单的电路知识,投放铜箔纸、小灯珠、两极电池、铜线、卡纸、彩笔、胶水等操作材料,让幼儿根据对绘本的理解进行绘本的再创造,发展幼儿的阅读创造能力以及动手探索能力。信息技术的运用拓宽了传统绘本教学的边界,将语言教育的四要素“听、说、读、写”整合在一本绘本中,凸显了全语言教育的思想。 第三阶段:拓展平台,试行E-book电纸绘本课程 平台1:师幼共读 采取“一课三研”的方式,在分组教学活动中试行E-book电纸绘本教材。项目组成员全程关注试行情况,通过实验对比的方式(即一组幼儿使用E-book电纸绘本,一组幼儿使用传统的纸质绘本)来分析幼儿的阅读兴趣、信息技术对幼儿阅读理解与阅读创造是否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有可能是消极的反向作用)、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幼儿的探索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明显的提升。 平台2:亲子阅读 通过“亲子阅读微视频”、“家长反馈调查”、以及“家园座谈会”等方式试行E-book电纸绘本,发现E-BOOK电纸绘本在家庭使用中的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 平台3:自主阅读 以观察法为主要研究手段,在阅读区试行E-book电纸绘本,观察幼儿自主阅读电子绘本的情况,评价幼儿自主阅读时的专注力、理解力、创造力、探索力。项目组以三个实验班(小、中、大年级各一个班)为研究对象,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投放相应年龄段的电子绘本教材,观察幼儿在阅读区的活动情况,并制定相应的观察记录表以及幼儿能力测评表。通过对比实验班和平行普通班幼儿能力测评表,分析E-book电纸绘本对幼儿发展的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第四阶段:互动反思,完善E-book电子绘本项目 1.梳理总结:通过师幼共读、亲子阅读、自主阅读三种途径,收集相关案例资料,修正E-book电纸绘本内容,提炼E-book电纸绘本教学模式。 2.完善教材:在项目组成员的指导下,全体教师完善E-book电纸绘本的第一版。绘本教材根据不同年龄段分领域完善设计,并配以操作示意图和视频教程,为教师和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阅读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