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研究综述阅读心得
张臻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综述》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概念与理解。
“整合”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论上的定义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体客观规律或符合一定条件要求的前提下,凝聚成一个较大整体的发展过程及结果。
将它引用到我们这一课题讨论中来,更多意味着整体综合、渗透、重组、互补、凝聚等意思。将多种思想、多样实践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课程整合做出了不同的界定。
文中引述的各位专家因在各专业领域,都有其 特定的背景和视角,所以也意味着“ 整合”研究与实践的复杂性。为了有利于保障整合研究和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更多的需要研究主体间的紧密合作交流,互相补充知识,采取多样性的要求方法。
例如以下:
1、明确“整合”的目的,“整合”的目的是在信息技术提供的新的沟通机制和丰富资源的环境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能力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围绕“整合”指导思想,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的指导下,把整合的研究和实施纳入素质教育。
3、坚持“整合”个性特点,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特点,以其优势优化课程教学工作,更要以课程教学基本规律为基础,切忌花哨、形式主义。
4、探索“整合”实践性,在具有一定理论的基础上,应积极地将想法、理论知识进行落地实践,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尝试、探究总结,使理论支持实践,实践证明理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根本目的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优化教学活动提高促进学生素质能力。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将越来越多的网络信息技术渗透融合在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教学管理中。
例如以往教师开展幼儿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策略研究与组织中,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即:教师把所要讲述的内容制作成若干图画,或借用生活中的实物,通过语言传递教学信息,引导孩子观察和认知。
假设将信息技术与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策略研究与组织实施进行整合,这既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又是一种富有智慧的教育模式。利用好网络平台、多媒体手段、信息技术化操作新颖、直观、便捷、艺术等特性,将幼儿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中的碎片化时间转化为幼儿内化的常规培养的趣味游戏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记录、积累幼儿的活动情况,幼儿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互动,为孩子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直观视听结合的情境,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浓厚兴趣,促进早期常规建立。也可以通过网络和家长共享,实现家园共育,进一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一日活动的科学有序性,为幼儿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大趋所势,是一次教育意义上的改革。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并且顺应时代发展,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校与社会都提供了多样性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