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市级课题>>信息化背景下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过程性材料>>课题研讨>>文章内容
研讨记录:运动区《体感游戏》
发布时间:2020-07-1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配置员

 讨   动 记 录

时间

2020.7.10

地点

紫云幼儿园

研讨主题

运动区:体感游戏

研讨形式

集体研讨

参与对象

陈涛、郭其杭、张文彬、张臻、朱维丹、邹蕾、陶露、谢丹、

高小芬、郁群

主持

刘艳

研讨内容:

主持人:3~6岁是幼儿感知觉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促进和提高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关键期。我们在运动区可以设置什么样的游戏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求。

陶老师:我觉得体感游戏是否可以尝试用到我们的运动区,体感游戏本身就是通过创建虚拟的游戏环境,实现多感官模式的互动,把游戏和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

郭老师:我也比较同意这样的想法,体感互动是集3D体感摄影机、体感互动软件以及三维数字内容为一体的控制系统平台。孩子能够使用自然的肢体动作和手势,如挥手示意 摆头、转身、前进、后退、举手、跳跃、蹲下等简单姿势就可实现对显示屏内容进行感应操控,实现新的人机交互体验和信息输入。幼儿对这种图文并茂的直观游戏非常感兴趣,信息化的游戏材料使区域游戏更加生动

支持人:体感游戏还是比较契合运动区的,我们想想可以有哪些游戏来满足孩子不同的游戏需求。

老师:可以设置《击鼓》游戏,幼儿通过观察音符的落点,判断使用左手敲鼓还是使用右手敲鼓,并在音符落到鼓面时落下鼓槌;敲击正确时,电视屏幕中发出声音。通过看和敲充分调动幼儿眼睛和手的协调性,在提升协调性的同时培养幼儿的乐感。

朱老师:《接水果》游戏,幼儿通过观察判断水果的掉落位置,移动到相应位置接到水果,不仅进行了体能锻炼,而且有效促进了手、眼、脚的相互协调,能有效提升手眼和脚眼协调能力。

老师:设置太空情境:《外星人来了》,幼儿要根据飞盘飞来的方向进行躲避,这对幼儿的自我控制和身体平衡能力有极高的要求。

邹老师:大肌肉运动能力 设计像《游泳》的游戏,可以创建游泳的环境,幼儿模仿游泳的动作技能,以正确的姿势滑动双臂时,电视屏幕中相应的小动物才可以游动。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幼儿游泳的技能,另一方面促进了幼儿手臂大肌肉的发展。

高老师:那《赛跑》游戏也可以,通过奔跑,促进幼儿腿部大肌肉的发展。

谢老师:能力稍强的幼儿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小马过河》的游戏,幼儿需要爬着通过小桥,而小桥上方有障碍物,不能碰到,因此需要观察上方障碍物,调整姿势通过小桥,否则会掉入河水中。该游戏发展了幼儿的视知觉,幼儿的非大肌肉运动能力也得到提升。

    主持人:那我们就确定把体感游戏加入运动区,但是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提供适宜的游戏活动,通过体感游戏公司提供的游戏编著工具,在原有游戏的基础上增加难度,更换场景,更换游戏目标,为幼儿打造新的游戏环境,不断更新游戏活动,为幼儿带来新的冲击。这样既丰富了游戏活动,又使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以发展。

  同时提供多层次体感游戏,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不同年龄的幼儿能力有一定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差异,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为其选择难度不同的体感游戏。如为了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教师在设计击鼓体感游戏时可将音符设置为“比较少”和“比较多”两种,能力强的幼儿玩音符较多的游戏,能力弱的幼儿可以选择音符少的游戏。

  控制游戏密度和强度 教师在使用体感游戏进行教学干预时,必须控制游戏练习的密度和强度,要合理安排活动量;可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获取信息,或者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设计,随时对幼儿活动强度进行调节,以达到最佳的干预效果。

研讨照片:

 图片111111.png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紫云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