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小结四:信息化背景下幼儿园园本课程内容的开发
——信息化学具的应用(2020.2-2020.6)
一直以来,“翻转课堂”带给我们一股转变教育方式的能量。这种转变既涉及教师如何突破自我、适应未来的问题,也涉及儿童如何学会学习、把握明天的问题,更涉及课程与教学本身如何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问题。
个别化学习一直是幼儿园儿童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过程中操作材料的提供和应用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本学期开始,我们尝试投放了信息化学具,并对学具和个别化学习的关系、儿童及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作了分析。
一、信息化学具呈现中教师需应对的挑战
幼儿采用信息化学具进行学习和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两条途径。幼儿信息化学具的应用与教师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一样,必须研究教、学和幼儿经验的关系。
现成的学具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教师欢迎,但是同时,教师也必须考虑有关学具与动儿经验(已有经验、可以发展的经验、可能生成的经验、需要挑战的经验等)的关系,教师必须具有信息技术的敏感度。比如“话匣子”、无线语音系统等语音设备在班级阅读区中投放频繁,教师事先在“话匣子”的数字编号内录制和书本及主题相关、来源于幼儿生成的问题或是答案,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已有经验等,自由选择编号进行阅读,同时,幼儿也可以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想法与疑问录制下来,后面跟进阅读的同伴可以释疑和互动。
同时,教师在投放学具的同时,还要考虑学具的玩法与主题核心经验之间的关系,如何将信息化学具与主题活动有效结合。教师在预设个别化内容时,需要将主题学习的核心经验与学具的基本玩法纳入考量的范围,真正使设备服务于幼儿的活动比如“电子互动墙”在主题活动“我自己”中,被设计成了“猜猜我是谁”的学习游戏活动,幼儿可以依据互动墙中录制的孩子特征描述来猜测每个格子内的小主人,并自行验证游戏的结果。这个游戏的玩法和推进直指主题的核心经验,让幼儿了解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欣赏自己与同伴,关爱群体。
二、信息化学具给予幼儿可探索的空间
在选择和设计信息化学具时,我们首先考虑能让孩子真正地玩,即强调具的低结构特点,学具看似有信息技术的支持,但是其本质是“低结构”材料,投放后需要幼儿主动探索、重组或创造玩法。
学具最大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儿童可以轻易地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同时设备带给儿童感宜上的刺激,激发儿童游戏和探索的息望。教师只需提儿需要的简单的轴助材料,便可开展个别化活动比如机器人人门套装小蜂”是一个设置程序后可自由行走的方位玩具。大班幼儿乐上自己设计地图,和同伴制定路线,有需求的幼儿不断根据设备的特性重组游戏规则和玩法,创造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与空间。
在选择和设计信息化学具时,我们还要考虑让幼儿真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光学积木是一套既有搭建特质又有物理电路知识的结构类游戏,深受男孩子们的喜爱,让星星灯亮起来始终是探索的主线,幼儿可以通过观察,独立绘制电路图,探索、了解电流的运动方式,设计“城市”,设计“亮灯”的方式科学探索变得轻松又好玩。
三、倍息化学具赋予研究应思考的问题
信息化学具的投放与应用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延伸和必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出现顺应了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也是体验式学习走向深入的有效途径。此项研究给儿童的学习带来了实效,同时带给我们新的思考方面,这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儿童信息化学具的使用,我们看到,通过应用,孩子们更会质疑了,这就为其学习的原动力提供了不间断的机会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学习预期和情感体验,有趣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有时会帮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也直接呈现了较为开放的学习模式,这类模式更多地给予儿童大胆质疑的空间。有的儿童想要知道“答案”,就会更积极地去探究;有的儿童会在某个过程中停留、思考,这些都没有关系。
另一方面,它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我们看到,信息化学具的投放,使得教师在支持形式上更为退后,在看似退后的活动过程中,教师更多的职责是观察、分析和反思。更为平等的对话机制在这样的过程中建立了起来,教师会更主动地去思考学具与儿童的关系、玩法与经验的关系、主题与发展的关系……
附:信息化游戏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