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市级课题>>信息化背景下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绩效性材料>>信息化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文章内容
论文获奖《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探秘》获省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品大赛三等奖(范梦静)
发布时间:2018-06-0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配置员

范梦静 论文.png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重视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幼儿在户外游戏活动中既能得到身体的锻炼,增强体质,又能使其心理得到健康地发展,使幼儿活泼、开朗,精力充沛。本文将从户外活动的现存问题出发,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初步探秘如何有效开展户外活动。

 

关键词:自主游戏,空间环境,观察分析  

 

 

为促进课程游戏化,在开展户外活动时,我们发现一般幼儿园会在一日活动中安排固定的时间段,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户外活动。但在这过程中,我们发现如下问题:

1.幼儿自主性不强,兴趣度不高。很多幼儿在选择游戏内容时,会询问老师的意见,以至于玩了一会儿就缺乏兴趣,对一种游戏很难保持较长的时间。

  2.活动形式单一,空间利用不足。在材料投放和布置方面,大多只是设计几个游戏,准备相应的游戏材料。又或者因户外场地的局限,使得整个户外游戏单调且不够更丰富具体。

  3.教师有观察,无后续跟进。在户外活动中,一般教师都会对幼儿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做相应观察记录,但对于幼儿在下次活动时的表现存在困惑。

笔者将对如何积极开展幼儿园户外活动,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培养幼儿对户外活动的兴趣,丰富户外环境,教师在户外活动中怎样观察分析幼儿这几方面作简单的探讨。

一、自主探索游戏,培养参与游戏的兴趣。

在游戏化精神的指导下,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要求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幼儿能够基于自己的需要,通过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游戏,并在游戏中找到快乐。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孩子喜欢玩户外活动,必须激发他们对户外游戏的兴趣。

1.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游戏并整理。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能够做到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解放思想,相信幼儿有自己独到的想法,他们有能力参与到活动设计中来。以往我们通常是教师分配幼儿游戏,再定期更换。幼儿没有真正参与对游戏的自我探索。现在我们尽可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自主游戏。在活动开展前我们可以询问幼儿的意见,是否需要增减游戏材料和游戏难易度,同样的玩具能不能玩出不同花样。可以让幼儿自我规划游戏内容,通过家园合作,师幼合作,共同制作整改。在活动中,遇到问题让幼儿能够自主运用策略解决。活动结束后,分类摆放在固定位置。

2.混龄游戏,大带小,互相分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幼儿需要的满足、兴趣的培养、情绪和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交往在户外游戏时,我们打破了以往同班级同年级玩游戏的固定模式,不同班级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共同玩游戏。幼儿的活动空间大了,园内所有的器械都成了幼儿的活动对象。同时,幼儿的交往对象扩大了,接触到新的伙伴,新的老师,幼儿需要在这种新的人际中重新调节自我,来和别班的小朋友友好相处。中大班的幼儿能带领小班幼儿游戏,作为大哥哥大姐姐能保护弟弟妹妹,告诉他们要爱护玩具并能产生分享玩具的喜悦情感。这样的调整有利于孩子情感上的交流,培养幼儿在人际交往上的能力,使得户外活动的分为更加轻松、活跃。让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参加户外活动,有了良好的情绪体验,幼儿活动的时间就会自然延长,提高了幼儿活动的持久性。打破班级界限开展户外活动,也让幼儿学会同伴友好合作,互相帮助,学会忍让、等待、与他人轮流活动,并具有一定的责任感、进取心及集体意识,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打破常规,拓展户外环境。

幼儿园户外环境是在一定的空间和地域范围内,幼儿接触自然,进行游戏活动,并与人交往的场所。作为一种空间环境,它的布局、色彩、场地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良好的户外活动能给幼儿的思维品质和道德风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由于场地的局限性,幼儿不能很好地开展户外活动。

1.自主投放材料,实现整合发展。在开始改造前要倾听幼儿的想法,需要用什么材料来开展什么活动。在此基础上,通过初步感受的方法进一步方案的细化。决定方案后收集材料。在材料的选择上,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各类材料。生活材料和自然材料更能吸引孩子活动的兴趣。在幼儿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进行环境的装饰。在布局方面,场地的铺装也应具有多样性。幼儿正处于生长发展的快速阶段,他们对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变化有强烈的好奇心。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自然素材进行装饰,如树叶、草地、竹子、沙土、木桩等。同时要把握材料的整合性。大型玩具和体能器械可以集中钻爬、平衡、投掷为一体,发展孩子多方面的技能。可混合材料集中体现了材料的整合性,在美术、科学、社会、健康多个领域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可整合的材料相邻摆放,便于幼儿组合材料进行多方面的发展。同时,材料的投放也要体现个体差异,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游戏。促进不同幼儿发展水平能力的提升。

2.深挖空间价值,拓展户外场地。户外环境不仅仅是放置游戏教材,而应把它当做室内教学的延伸。小皮亚杰说:“儿童游戏乃是一种最令人惊叹不已的社会教育。”完善的户外游戏场地能培养和锻炼儿童各方面的能力。根据各幼儿园的实际场地进行设计。充分利用走廊、晒台等空间小地,根据不同的环境,可布置成各种活动或游戏的区域。如投掷区、球类区、玩沙区、平衡区、钻爬区、攀登区等,供幼儿活动。在平整的地面上放置纵向的障碍,体现空间的变化,或者在不同游戏领域搭建桥梁,实现地域的整合。通过高低、宽窄、深浅的变化增加活动的空间。充分利用废旧材料树木、墙体、平地等立体空间增设攀爬区、秋千、网床等,因地制宜地进行布置。

3.变活动形式,游戏多样化。户外活动和其他领域的活动一样,是多种形式并存,共同发挥作用的。可以有集体活动、分散活动、分组活动、竞赛活动等形式或不同形式的组合体。还可以富于它情节,或营造竞争氛围,使游戏材料"活"起来,使孩子们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会大大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比如“丛林探险”,“欢乐舞龙”等游戏,通过情景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在活动中,采取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动静结合,师幼共同游戏等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自主锻炼的机会,使幼儿在与环境中的交往过程中锻炼身体,发展基本动作技能。

三、观察分析,促进教师发展。

教师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经验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别差异,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得到鼓励、得到肯定。在户外活动中,教师要清楚自己应该观察什么。根据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制定相应的观察内容和观察记录表,在游戏中有目的地观察、记录、分析。因人施教,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不同,观察要素也不同。在下次游戏前,能够根据孩子的需要进一步变化游戏内容或难度,引导幼儿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提高,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满足和成功的体验。此外,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评价,使幼儿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过程中,更好地熟悉自己,完善自己。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引导者而且是富有童心的游戏伙伴。在观察的同时也体验到游戏的乐趣。教师的自我创新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用创造性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才能更好的来实施教育活动。

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他主张给孩子游戏的机会,通过游戏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我们将遵循游戏化精神,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努力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户外活动,让他们玩中乐、乐中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鄢超云.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2-65

[2] 陈帼眉.程学超.学前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4-60

[3] 顾荣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第三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社,2009.34-40

[4] 林泳海.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90-98

[5] 俞国良,罗晓路. 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

[6] 高潇怡,庞丽娟. 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07,(03)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紫云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