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试行)》关于审议课程内容的要求中指出:“幼儿园课程内容应 符合幼儿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应与周围的生活紧密联系。要结合幼儿发展的实际,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 出发,关注不同发展领域的关键经验,有针对性地确定课程内容。”作为地处历史文化古镇的幼儿园,我 们一直尝试着将家乡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中,试图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把资源转化为幼儿的经验, 让幼儿在与这些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每次活动开展前,我们都会站在幼儿的视角,立足于 幼儿的发展,通过集体智慧对课程进行审议,并做出相应的选择和决策。 笔者以“启动童心,趣味游园”活动的开展为例,谈谈如何通过课程审议“裁剪”课程内容,使课 程更生动有效、更适合幼儿。
一、前审议——关注幼儿。达成共识 自“紫金庵探宝”“小鬼当家——逛超市”“亲子登山”等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大班幼儿对走出园门 开展的课程越来越感兴趣,特别是“紫金庵探宝”活动开展后,幼儿经常询问“东山还有什么地方也可 以去探宝?”,并多次提出了去启园的想法。为此,大班年级组进行了第一次课程审议。 幼儿提出意愿后的第一次课程审议片段: 教师A:中班时我们开展了“紫金庵探宝”活动,幼儿对那次探宝之旅印象深刻。我们班的幼儿提出 想去启园走一走、看一看,大家觉得怎么样? 教师B:还是乘公交车去吗?我觉得压力很大。 教师C:既然幼儿这么想去,我觉得可以按照“紫金庵探宝”的模式组织活动。启园依山傍水,值得 一游。就是启园里面很大,还紧靠太湖,安全问题还是要考虑周全。 教师D:我觉得亲子游不错,可以参照上学期的“亲子登山”活动,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一系列 渗透着领域目标的小任务。 教师E:我同意。启园地方大,既有人工湖,还靠着太湖,即使不组织亲子游,也需要大量的家长志 愿者。 教师F:启园和雨花胜境不同。上次登山活动的目标旨在让孩子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山 上植物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重复开展的意义不大。从课程价值和幼儿发展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应 该有所提升。 教师G:雨花胜境大家都比较熟悉,家长平时都会带孩子去,但启园一般没去过,我们还是先去踩个 点,了解一下比较好。 教师A:对,我们作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确实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先去游一游 启园,找一找启园中哪些元素是幼儿所感兴趣的,想一想到底应该以何种方式游启园。 1 2 万方数据 金雪芳:聚焦审议,让课程更适合幼儿 教师F:幼儿自己的想法更重要,可以先让他们自己计划一下游览计划,思考自己知道的启园有什 么、是什么样子的,这次去启园想去玩什么、看什么,还可以让幼儿设想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从上述审议片段中可以看出,在审议“启动童心,趣味游园”这个活动如何开展时,因为有了前几 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对该课程的开展也充满了期待。通过课程审议,在与他人讨论、寻找解决问题 方法时,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生活化的课程意识基本确立,同时也有了站在幼儿视角看课程的理念。教 师在肯定该课程的可实施性的基础上,达成了合理的共识——先了解幼儿自己的想法,让幼儿做一份出 游计划表;再去启园走一走、看一看,站在幼儿的视角想一想:“如果我是幼儿,启园中有哪些元素是我 所感兴趣的,蕴含着怎样的教育价值?” 二、中审议——追随幼儿。着眼构建 “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能仅仅是一句口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除了心中装有主题的预 设目标外,更多地应做到追随幼儿的兴趣。在中审议中,教师需要用发展性的眼光去审议,做到在原有 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内容转移或者是整合与超越,能根据幼儿在主题中的真正需要与兴趣,生成一些符 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活动。 实地调研后的第二次课程审议片段: 教师A:我看了幼儿做的出游计划表,大部分幼儿知道启园“三宝”,想去找到它们,还想自己在家 做家务赚出游经费并和好朋友一起完成挑战。 教师B:启园踩点时,我看到启园有形态各异的桥,如石板桥、九曲桥、拱形桥,大班教学参考书上 不是有“各种各样的桥”这一内容吗?比起图片、视频,这就是真正的活教材呀! 教师C:启园中有许多鹅卵石铺设的小路,幼儿可以脱了鞋子在上面走一走,体验踩鹅卵石带来的奇 妙触感;上面还有漂亮的图案,幼儿可以认一认、找一找。 教师D:我们班的美工区就有石块的涂色、装饰活动。去了启园以后,我想幼儿可能会有更多的创 意,比如组合、造型,真的好期待! 教师E:启园中有许多图标,我觉得可以让幼儿根据图标来找找启园的“三宝”。这对幼儿具有一定 的挑战性,也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要求大班幼儿能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 这一目标。 教师F:启园中的假山形态各异,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大水牛,有的像懒熊,估计幼儿会喜欢。御码 头的路边还有一座大型假山,可以让幼儿去爬一爬、藏一藏,提高攀爬能力,感受捉迷藏的快乐,这也 符合大班健康领域的目标。 教师G:前段时间我班幼儿初步尝试利用一些小工具来测量身边的物品。我觉得启园里那一棵棵粗细 不同的树正好可以成为幼儿玩测量游戏的对象。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小手来量一量自己喜欢的树有多粗, 也可以借助毛线、皮尺、绳子等小工具来测量和比较哪棵树最粗或哪棵树最细。 教师H:是的,之前我正好参加过区里组织的关于测量的“同题异构”活动,研讨时大家都认为测 量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难点。我认为把测量融入这次游园活动,让他们结合生活经验学习多种测量方法, 会让幼儿从模糊的游戏性测量慢慢走向精准的、清晰的自然测量。 教师G:我觉得我们这次启园之行的课程不如就叫“启动童心,趣味游园”吧!童心的启动是我们的 课程目标,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合起来就是“启园”,而“趣”字也体现了我们幼儿园的课程理念。 13 万方数据 金雪芳:聚焦审议,让课程更适合幼儿 第二次审议活动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当我们从幼儿的视角来观察事物时,发现启园充满了“趣与 美”——“石趣”“桥趣”“树趣”“景观之美”“建筑之美”等。于是大家又展开了新一轮的思考:在当 前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我们的启园之旅能否落在“趣”上?如何在和幼儿快乐游园的前提下,根据幼 儿现有的经验,利用启园中的教育元素,预设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让幼儿收获不一样的启园之旅? 于是教师站在幼儿的视角,立足于幼儿发展,和幼儿一起设计了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蕴含着教 育目标的出游计划(“计划表”略)和趣味游戏。 趣味游戏 主 题 游戏内容 游戏玩法 核心经验 4~5人为一组,根据地图和路标的提示依 夺宝奇兵 次找到御码头、古杨梅树、柳毅井,在终 会看简单的示意图和图标;能合作按 计划执行任务。 点——柳毅井,找到宝藏。 4~5人为一组,每组配备一份简易地图, 根据地图找到5棵许愿树,每棵树下有一个 用各种材料或者方法进行测量、验证 火眼金睛 相同的礼物盒。如果测量结果正确,就能在 猜测;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礼物盒里摸到惊喜的小礼物。 启 动 穿越火线:在树上用绳索拉出纵横交错的火 童 线,尝试以不同的方式通过火线。 心 , 趣 山洞我不怕:勇敢地钻一钻山洞,玩一玩捉 勇于挑战,克服困难;感知、比较不 味 勇敢者游戏 游 迷藏的游戏。 同物体的触感。 园 神奇的洞洞:把手伸进小洞洞里摸一摸,凭 触感分辨是不是任务卡上的任务。 根据任务表,看图片找到拱形桥、九曲桥、 木桥、石桥,完成相应的任务:数数拱形桥 根据图示找到并认识各种各样的桥; 桥来桥往 有几个台阶、九曲桥有几个转角、石桥的左 学习不同的统计方法;能主动与他人 右两侧分别有几个桥墩,并进行记录;找成 交往。
人拍一张在木桥上的合影等。 从预设的趣味游戏中可以看出,教师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需要,重视根据幼儿的经验来“剪裁”课 程内容,而不是“剪裁”幼儿让其适应课程。大家期待着和幼儿一起走进启园,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 学习、游戏、锻炼,期待启园之游不仅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个别化经验,还能促进 幼儿个别化学习能力的发展。 有关活动开展细节的第三次课程审议片段: 教师A:家长志愿者需统一着装,在活动前告知他们本次游园活动的目标,明确自己是幼儿安全的守 护者、幼儿活动的追随者。 教师B:建议每个幼儿都买票,这样就和公交公司形成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了,并要与公交公司联 系,得到他们的支持,上下车的时间尽量长一些。 】4 万方数据 金雪芳:聚焦审议,让课程更适合幼儿 教师C:每个班进园后要将集合时间、集合地点告知家长志愿者和幼儿。 教师D:启园很大,每个游戏地点和参观地点都要有志愿者和老师,这样才能适时给幼儿提供帮助。 教师E:班级常规中要进一步渗透安全与礼仪方面的内容,根据各个领域的目标,细化活动内容与 规则。 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各抒己见,课程实施前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如幼儿内在需要的调查、 与公交公司的沟通、家长志愿者的招募与召集会议、告家长书的发放、交通规则与安全意识在一日生活 中的渗透、启园的实地调研、行走路线的合理安排等,从而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后审议——立足发展,注重积淀 课程的后审议重在积淀,促使教师进一步反思、探讨、整理主题教育经验,从而形成一套更为完善、 合理、适合幼儿园自身实际的课程,促进课程的园本化。活动结束,各班教师通过图文并茂的经验分享, 各自畅谈和展示了主题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亮点和特色做法,为下一轮的主题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活动结束后的第四次课程审议片段: 教师A:启园之行让我们感受到了走入自然的幼儿的投入,特别是他们自己设计的计划表,每个人都 完成得那么好。他们并没有像我们预想的那样,一下车就忙着吃和玩,而是先和小伙伴一起完成自己的 计划,真不错。 教师B:每个家长志愿者都那么尽心尽职。我们很多家长都说这次启园之行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幼 儿园的生活化课程真有趣,希望下次还能参加。 教师C:在生活中学习,让我们看到了每个幼儿发展的可能性。幼儿真的很棒,坐公交车时不仅有礼 貌,还能主动投币,即使没有座位也能拉紧扶手保护自己,真的不能小看他们。 教师D:出去一趟后,我觉得幼儿的建构区明显有内容了,御码头、柳毅井的搭建都出自他们的自发 游戏。 教师E:我觉得要相信我们的孩子,以前老是怕这怕那,其实只要组织得好,一切都不是问题。你 看,幼儿的笑容多美丽,他们还会主动与导游及里面的工作人员沟通、询问、请求帮助呢! 教师F:下次出行我们还应制订相应的观察量表,通过聚焦于幼儿活动过程中的两个外显指标——自 在感和投入度,观察、记录幼儿的活动状态,从幼儿的视角来审视活动的质量,这样就能更有效地考量 课程内容的价值了。 教师G:对的,一个活动的开展,关键在于我们的用心与用情,我们周边有那么多美景,一定要多带 幼儿走进自然,融入社会,这就是我们幼儿园的园本特色。 衡量一次活动是否真正有效、是否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不应只看是否好玩有趣,而应该基于发 展目标来进行判断。活动前,教师一起学习探讨: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在不同领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发展 标准?哪些是有价值的兴趣点?活动中教师一起挖掘、寻找适宜的课程内容,一起思考、研讨实施方法。 活动后,教师一起分享反思活动过程,从幼儿的视角来审视、考量课程的价值。通过“启动童心,趣味 游园”活动的开展,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课程审议使教师更专业、明智,幼儿更灵动、愉悦,活动更清晰、 多元,课程更适宜、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