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园本教研>>文章内容
多元视角下的儿童绘本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6-1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谢知澄

何谓绘本教学?绘本教学与语言活动、早期阅读活动、美术活动或者科学活动之间有何关联区别?

一、绘本的特征
    1.绘画表现手法独特,变化多样,符合幼儿自由畅想、自由涂鸦的发展需求。
    2.语言简约、高度精练,这就给了孩子极为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绘本”与“阅读”的区别:
    1)绘本是一种图书品种。2)阅读是一种学习方式。
    3阅读是动词,绘本是名词。4)阅读是动态的,绘本是静态的。
    5)静态的绘本可以通过动态的阅读展现独特的魅力!
阅读教学与绘本教学的区别:

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孩子了解图书的结构,比如封面、扉页、封底等,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告诉孩子,书里有数字、文字,要指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细节,把前后画面联系起来进行思考等等。真正的阅读学应该是有图书的,孩子要学着翻书,建立画面之间的联系,应该手不离书、眼不离书、嘴不离书,绘本教学则不要求每个孩子手中有书,教师可以将绘本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当然,绘本教学涉及的领域范围更大,不仅可以是故事教学,也可以是阅读教学还可以是多领域教学,这一点将在后面具体展开
阅读教学与看图讲述的区别:

看图讲述是幼观察一幅或多幅图片,根据几幅图片提供的线索,编讲简短的、有情节的、符合图意的故事,可以为故事取名(合情合理即可)。所以看图讲述课上的教具不是一本书,而是几幅图片。阅读图画书时,书里有很多页面,翻过去以后就容易遗忘。看图讲述呢?它是几幅图同时呈现在孩子面前的,孩子看看前面的图,看看后面的图,就能理解图意,可以编讲完整的故事。看图讲述对孩子连贯性语言的表达、独白性语言的表达是有帮助的,它也是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的基础。可惜,现在幼儿园里看不到纯粹的看图讲述活动。
阅读教育阅读教学的区别:
    阅读教育的概念更大,生活中的阅读教育无处不在。阅读教学只是一种教学的模式,是一种语言教育的活动类型,如果按照传统标准来分,幼儿园语言教学主要有五种类型:文学作品教学(包括故事、散文、诗歌、儿歌、绕口令、谜语)
听说游戏、谈话活动、看图讲述活动、早期阅读活动绘本教学属于文学作品教学活动。

文学作品教学比较注重帮助幼儿积累各种优美、规范的语言,提高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力、表达力以及有意记忆的能力、复述表演的能力;听说游戏则是借助游戏方式,在游戏情境中训练幼儿清楚发音、运用词汇、连贯表达的语言能力,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谈话活动指导幼儿围绕某一话题开展经验分享和讨论,帮助幼儿学习有意倾听、清晰表达自己想法、补充他人讲话内容,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和交往习惯;看图讲述活动主要通过指导幼儿看懂图意,进行创造性思维,提高幼儿独白语言、连贯性语言的表达能力;早期阅读活动是利用图书,指导幼儿掌握准确翻阅图书的方法、学习寻找图书页内容的技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幼儿提高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由此可见,不同类型的语言活动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起着各自的“特殊”功能。
二、儿童绘本教学的设计策略
策略一:精心解读绘本,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在绘本教学设计上,教师如何做到设计巧妙、富有创意?在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带领孩子们徜徉于绘本的意境中,享受绘本带给我们的各种情感体验?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解读绘本,读出绘本的深度和广度,挖掘绘本中蕴含的各种教育价值;需要教师分析绘本适宜哪个年龄段的幼儿,确定合适的教学对象;需要教师依据绘本提供的内容线索,确定适合开展的活动类型,思考教学活动的领域特质从而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
    1:绘本《亲爱的小鱼》
    教师需要思考:作品的价值点是什么?适宜哪个年龄段开展活动?适宜的活动类型有哪些?活动目标可以是什么?深入解读绘本,我们可以发现这个看似简单的
作品蕴含着浓浓的爱——有小猫对小鱼无私、广博和舍得放手的爱,有小鱼对小猫的感,关心和怀念……这是绘本的核心价值取向。整个绘本的画面雅致、,语言如诗如画,绘本的内容适合在大班进行教学,最适合进行幼儿文学作品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可以将活动目标定为
    1.仔细观察画面,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悟小猫对小鱼浓浓的爱
    2.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情感美,学会感恩

    2:绘本《好消息坏消息》
    通过解读,教师可以发现这一内容最适合在大班进行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辩证辨证问题的思维习惯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这个绘本可以用来进行早期阅读活动(人手一本绘本,进行全部内容的阅读)、谈话活动(以绘本为谈话活动的素材点)、看图讲述活动(选取绘本中的几幅画面)等不同类型的语言教学活动。当然,不同类型的语言教学活动在绘本的画面选择、观察重点、表达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相同的是绘本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阅读活动的教学目标
    1.自主有序地阅读画面,喜欢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图书内容
    2.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初步感受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
    谈话活动的教学目标
    1.围绕讨论的话题,仔细观察画面,结合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2.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初步感受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
    看图讲述活动的教学目标
    1.学着仔细察画面,尝试联系前后画面内容编讲故事
    2.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初步感受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

策略二:找准作品转折点,灵活设计多元教学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认知经验,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根据幼儿心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发展的特点,找出绘本中的“情节发展转折点”“认加思维挑战点”“情感体验想象点”“艺术活动渲染点”…以这些“点”作为依据,确立教学重点,准确制定不同领域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呈现教学内容
                    语言活动:德沃夫爷爷的森林小屋(大班)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初步感悟实现心愿需要不断的努力
2.随着故事情节展开积极思考,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分析
    这是以语言领域为侧重点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抓住作品的人物主线,引导幼儿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进行猜测与计论,情感体验与经验迁移,当爷爷产生心愿时,讨论:这个心愿能不能实现?当爷爷的脚受伤时,讨论:小动物会怎么做?当动物们齐心协力完成房屋建时,论:爷爷在想什么?爷会坚持自己的心愿吗?当幼儿理解故事后,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心愿。这样的设计尊重作品的主旨,实现了绘本对幼情感、语言、个性品质发展的多重教育功能                      

科学活动房子(大班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故事情节和同伴讨论,尝试按照动物的习性、特征进行分类
2.仔细观察画面,在分类的过程中获得逻思维能力的初步发展
分析

这是以科学领域为侧重点的教学活动,教师抓住作品中动物们完成森林小屋的搭建、住进新房子的画面,引发幼儿思考:这么多动物住进森林小屋怎么分配房间才合理呢?请小朋友分组进行操作,帮助动物分房子,集体讨论,交流,说出分类的理由。教师这样的设计充分抓住了作品中的情节转折点,引发的分类活动合情理,发挥了绘本对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
                       美术活动有眺望台的小屋(大班

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大胆想象,尝试用线描的方法画出有眺望台的小屋
2.乐意为老爷爷设计带有眺望台的小屋,体验创意设计的快乐

分析
    这是以艺术领域为侧重点的教学活动,教师利用作品中的画面:德沃夫爷爷受伤的腿痊愈后,开始重新设计带有眺望的森林小屋,动物朋友们围着爷爷嚷:“我们的房间也要有眺望台……”引出了艺术创作活动:“请小朋友帮助爷爷一起来设计吧,看看谁的设计方案最符合爷爷和动物们的要求。”教师巧妙地挖据出绘本中蕴合的艺术教学元素,由此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发挥了绘本对幼儿艺术领域发展的作用
    因此,绘本教学的多元设计需要教师认真研读绘本,走进绘本的世界,发现和寻找可以进行各领域教学的素材点,采用倾听法、讨论法、阅读法、操作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地设计、呈现教学内容,让幼儿随着绘本内容的展开,在文学情景中体验、讨论、联想、操作、游戏、表演、制作…使绘本的价值在教师多元视角下的教学设计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策略三: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关键提问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做到“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凸显重点”,做到两点
    (1)围绕教学领域目标,设计关键提问,解决教学的重难点(预设)
    (2)把握幼儿的兴趣点、思维冲突点,引发有价值的讨论(生成)
                     科学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大班)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认识钟面上的整点、点,形成一定的时间概念

仔细倾听故事中的细节,感知并理解时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依据教学目标,抓住作品的转折点,教师设计的关键提问如下
转折一:当讲述到没有人来迎接国王时教师适时抛出问题:
  1.为什么没有人来迎接国王?(落实目标1、目标2)
  2.国王遇到了哪几件麻烦事情?平时国王几点做这些事情?(落实目标2)
  3.请你来挑选一下时间。这些时间你认识吗?请你排一排国王平时的生活时间,几点吃早饭?几点遛鸟?几点巡游…(落实目标1、日标2)
转折二:回忆作品内容,自然过渡到认识时钟和回归生活的问题:
  1.你会看钟吗?钟面上有什么?现在是几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分针分别是哪一根?(落实目标1)
  2.国王几点钟吃饭?你会不会在钟面上拨出x点钟?(落实目标1)
  3.国王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生活恢复到原来井井有条的样子?(落实目标2)
  4.我们在幼儿园每天做哪些事情?几点钟做什么事情?(落实目标1、目标2)
策略四:转变学习方式,注重幼儿操作体验
    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确立幼儿学习中的主体性已经成为我们的追求。如何将静态、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动态、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发现式学习?
    我们应该运用多种操作方式,满足幼儿自主操作、表达表现、探索发现的自
主学习需求,从而让幼儿更加主动地感受、理解和感悟,从而体验、理解绘本内容中蕴含的科学知识、社会知识、语言知识                                              

阅读活动我长大了(中班)
第一环节:自主阅读(让幼儿自己阅读,了解书中的角色、主要内容)
第二环节:集体阅读(全体幼儿根据个别幼儿的介绍,翻、验证相关的画面内容)
第三环节:完整阅读(根据阅读内容的顺序讲讲议议,丰富讲义展相关经验)
1.小鸡长大画面一进行歌表演小小蛋儿把门开”

2.青蛙长大画面一进行动作模仿“蝌蚪变青蛙”
3.天鹅长大画面一一进行角色扮演:安慰丑小鸭
4.知了长大画面一进行歌曲听赏:“知了叫,夏天到”
5.蝴蝶长大画面一进行录像观赏:感受毛毛虫变成蝴蝶的奇妙变化
    在阅读教学中,“完整阅读”这一环节最容易枯燥,让幼儿注意力分散,由于教师采用了多种阅读方式,使幼儿在歌唱,模仿、表演、听赏、观赏等学习过程中始终兴趣盎然、主动投入,可见,只要幼儿的阅读学习方式是多样的、适宜,就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拓宽幼儿的认知经验,体现阅读教学的多元价值。因此,建议大家学会根据不同年龄、不同阅读材料,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教学方式,比如听赏一感知法、观察一讨论法、情景一体验法,操作一发现法、合作一表演法……从而让幼儿在感受、理解、表达、创造的阅读过程中,产生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策略五:适度迁移经验,使作品回归生活
    在进行绘本教学时,我们要抓住一些内容,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适时适宜适
地引导幼儿进行各种经验的迁移,以此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使高于生活的文学
作品回归幼儿的现实生活,体现学以致用
    (牙齿旅行记》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设计了翻牌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情
境中观察画面、讨论问题:为什么吃饭要咬碎饭菜咽下去?吃好饭能不能马上踢足球,为什么?好玩的游戏没有结束,大便憋一会是不是可以?为什么每天要多喝水?……从而使幼儿进一步感知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懂得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绘本教学设计中,让我们“三做”

做读者一全面解读作品,理解作品内涵

做裁缝一灵活运用作品,修改编写作品

做教师—设计创意活动,实施有效教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紫云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