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走近课程>>文章内容
青龙幼推荐:聚焦审议,让课程更适合幼儿(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幼儿园 金雪芳)
---以“启动童心,趣味游园"为例,谈幼儿园课程审议
发布时间:2020-06-0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晗雨

《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试行)》关于审议课程内容的要求中指出:“幼儿园课程内容应符合幼儿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应与周围的生活紧密联系。要结合幼儿发展的实际,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关注不同发展领域的关键经验,有针对性地确定课程内容。”作为地处历史文化古镇的幼儿园,我们一直尝试着将家乡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中,试图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把资源转化为幼儿的经验,让幼儿在与这些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每次活动开展前,我们都会站在幼儿的视角,立足于幼儿的发展,通过集体智慧对课程进行审议,并做出相应的选择和决策。

笔者以“启动童心,趣味游园”活动的开展为例,谈谈如何通过课程审议“裁剪”课程内容,使课程更生动有效、更适合幼儿。

  一、前审议——关注幼儿

  达成共识自“紫金庵探宝”“小鬼当家——逛超市”“亲子登山”等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大班幼儿对走出园门开展的课程越来越感兴趣,特别是“紫金庵探宝”活动开展后,幼儿经常询问“东山还有什么地方也可以去探宝?”,并多次提出了去启园的想法。为此,大班年级组进行了第一次课程审议。

  幼儿提出意愿后的第一次课程审议片段:

教师A:中班时我们开展了“紫金庵探宝”活动,幼儿对那次探宝之旅印象深刻。我们班的幼儿提出想去启园走一走、看一看,大家觉得怎么样?

教师B:还是乘公交车去吗?我觉得压力很大。

教师C:既然幼儿这么想去,我觉得可以按照“紫金庵探宝”的模式组织活动。启园依山傍水,值得一游。就是启园里面很大,还紧靠太湖,安全问题还是要考虑周全。

教师D:我觉得亲子游不错,可以参照上学期的“亲子登山”活动,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一系列渗透着领域目标的小任务。

教师E:我同意。启园地方大,既有人工湖,还靠着太湖,即使不组织亲子游,也需要大量的家长志愿者。

从上述审议片段中可以看出,在审议“启动童心,趣味游园”这个活动如何开展时,因为有了前几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对该课程的开展也充满了期待。通过课程审议,在与他人讨论、寻找解决问题方法时,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生活化的课程意识基本确立,同时也有了站在幼儿视角看课程的理念。教师在肯定该课程的可实施性的基础上,达成了合理的共识——先了解幼儿自己的想法,让幼儿做一份出游计划表;再去启园走一走、看一看,站在幼儿的视角想一想:“如果我是幼儿,启园中有哪些元素是我

所感兴趣的,蕴含着怎样的教育价值?”

  二、中审议——追随幼儿,着眼构建

  “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能仅仅是一句口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除了心中装有主题的预设目标外,更多地应做到追随幼儿的兴趣。在中审议中,教师需要用发展性的眼光去审议,做到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内容转移或者是整合与超越,能根据幼儿在主题中的真正需要与兴趣,生成一些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活动。

  实地调研后的第二次课程审议片段:

教师A:我看了幼儿做的出游计划表,大部分幼儿知道启园“三宝”,想去找到它们,还想自己在家做家务赚出游经费并和好朋友一起完成挑战。

教师B:启园踩点时,我看到启园有形态各异的桥,如石板桥、九曲桥、拱形桥,大班教学参考书上不是有“各种各样的桥”这一内容吗?比起图片、视频,这就是真正的活教材呀!

教师C:启园中有许多鹅卵石铺设的小路,幼儿可以脱了鞋子在上面走一走,体验踩鹅卵石带来的奇妙触感;上面还有漂亮的图案,幼儿可以认一认、找一找。

教师D:我们班的美工区就有石块的涂色、装饰活动。去了启园以后,我想幼儿可能会有更多的创意,比如组合、造型,真的好期待!

教师E:启园中有许多图标,我觉得可以让幼儿根据图标来找找启园的“三宝”。这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也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要求大班幼儿能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这一目标。

  第二次审议活动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当我们从幼儿的视角来观察事物时,发现启园充满了“趣与美”——“石趣”“桥趣”“树趣”“景观之美”“建筑之美”等。于是大家又展开了新一轮的思考:在当前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我们的启园之旅能否落在“趣”上?如何在和幼儿快乐游园的前提下,根据幼儿现有的经验,利用启园中的教育元素,预设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让幼儿收获不一样的启园之旅?

  有关活动开展细节的第三次课程审议片段:

教师A:家长志愿者需统一着装,在活动前告知他们本次游园活动的目标,明确自己是幼儿安全的守护者、幼儿活动的追随者。

教师B:建议每个幼儿都买票,这样就和公交公司形成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了,并要与公交公司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上下车的时间尽量长一些。

教师C:每个班进园后要将集合时间、集合地点告知家长志愿者和幼儿。

教师D:启园很大,每个游戏地点和参观地点都要有志愿者和老师,这样才能适时给幼儿提供帮助。教师E:班级常规中要进一步渗透安全与礼仪方面的内容,根据各个领域的目标,细化活动内容与规则。

  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各抒己见,课程实施前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如幼儿内在需要的调查、与公交公司的沟通、家长志愿者的招募与召集会议、告家长书的发放、交通规则与安全意识在一日生活中的渗透、启园的实地调研、行走路线的合理安排等,从而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后审议——立足发展,注重积淀

  课程的后审议重在积淀,促使教师进一步反思、探讨、整理主题教育经验,从而形成一套更为完善、合理、适合幼儿园自身实际的课程,促进课程的园本化。活动结束,各班教师通过图文并茂的经验分享,各自畅谈和展示了主题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亮点和特色做法,为下一轮的主题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活动结束后的第四次课程审议片段:

教师A:启园之行让我们感受到了走入自然的幼儿的投入,特别是他们自己设计的计划表,每个人都完成得那么好。他们并没有像我们预想的那样,一下车就忙着吃和玩,而是先和小伙伴一起完成自己的计划,真不错。

教师B:每个家长志愿者都那么尽心尽职。我们很多家长都说这次启园之行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幼儿园的生活化课程真有趣,希望下次还能参加。

教师C:在生活中学习,让我们看到了每个幼儿发展的可能性。幼儿真的很棒,坐公交车时不仅有礼貌,还能主动投币,即使没有座位也能拉紧扶手保护自己,真的不能小看他们。

教师D:出去一趟后,我觉得幼儿的建构区明显有内容了,御码头、柳毅井的搭建都出自他们的自发游戏。

  衡量一次活动是否真正有效、是否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不应只看是否好玩有趣,而应该基于发展目标来进行判断。活动前,教师一起学习探讨: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在不同领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标准?哪些是有价值的兴趣点?活动中教师一起挖掘、寻找适宜的课程内容,一起思考、研讨实施方法。活动后,教师一起分享反思活动过程,从幼儿的视角来审视、考量课程的价值。通过“启动童心,趣味游园”活动的开展,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课程审议使教师更专业、明智,幼儿更灵动、愉悦,活动更清晰、多元,课程更适宜、有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天宁区紫云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