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走近课程>>文章内容
小班游戏案例:捡豆子
发布时间:2019-06-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谢知澄

观察记录:

吃完早餐后,李璀璨、谢梦涵一起玩分豆子的游戏。她们两个人似乎在进行一场比赛,你一颗我一颗的,也许是分得太心急了,李璀璨不小心把豆子全洒在教室的地面上。

李璀璨急忙去捡洒在地上的豆子。她一颗一颗捡起来放在自己的手掌心里,直到手握不下豆子了,才把豆子放回托盘里。

在另一边,谢梦涵不慌不忙地拿着原先装豆子的托盘,将一颗一颗捡起来的豆子放进托盘里。(图1)

李璀璨的手很小,因此她不得不来回走动着,把捡到手里的豆子放回托盘(图2)。她来回了几次,看到谢梦涵不用走,比自己省力多了,也学着谢梦涵的样子,拿来一个分豆子用的小碗,把捡起来的豆子一颗一颗放在碗里,等碗装满了,再把碗里的豆子倒在托盘里。这样一来,她也不用走来走去了,她似乎对自己改进了的捡豆子的方法很满意。

  QQ图片20190610083910.png

这时刘立响也吃完点心了,他看见了在地上捡豆子的两个小伙伴,也过来帮忙。刚开始,他也像李璀璨一样一颗一颗地捡,也许他觉得这样一颗一颗地捡豆子太慢了,他拿来了一个托盘,用一只手把托盘斜放,就像一个大铲子,他用另一只手不停地把地板上的豆子一把一把地往托盘里拨(图3)。可是豆子是圆的,它们刚被拨到托盘里,很快又顺着坡度滑落了下来。他尝试了很多次,结果都一样。他停顿了一会儿,又开始把地板上的豆子往托盘里拨,这次他用手拨豆子的速度快了很多,而且还在不断地尝试改变托盘的坡度。他每拨一次豆子,就立刻把托盘平放。这样一来,他的托盘里捡到的豆子比刚才多了很多。可是,他似乎还不太满意自己的方法,他停了下来,蹲在地上看着满地的豆子,过了一会儿,他拿着娃娃家的小扫帚和小铲子回来了(图4)。他用扫帚把豆子往小铲子里扫,不一会儿,很多豆子就被扫进了小铲子里。他连忙把铲子放平,不让豆子溜走,随后,他小心翼翼地把铲子里的豆子放进了托盘。他不停地扫着、铲着,忙得不亦乐乎。

  QQ图片20190610083952.png

李璀璨看见了,她又学着刘立响拿来了小扫帚和小铲子,与刘立响一起扫豆子。只有谢梦涵还是用自己原来的办法,把豆子一颗一颗地捡到托盘里,只是她加快了捡豆子的速度。最后,她也忍不住使用两个同伴的方法。三个人很快就把豆子全部捡到托盘里了。

 

级部教研:

参与者:朱婷玉、邹蕾、潘钰、张潆允、李佳、林淑华。

朱婷玉:

这是一次偶然发生的事件,在这次事件中,我们看到两个幼儿的责任心是比较强的,自己将豆子撒在地上,感到有责任将它们捡起来。

邹蕾:

我认为,与其将幼儿捡豆子的行为看成是他们的责任心驱使的行为,不如将这一行为看成是幼儿的一场游戏。在此自然情景产生的游戏中,他们都在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在解决问题,也在与别人的互动中向别人学习。

潘钰:

我同意。我认为这样去想问题,会把这个偶发事件的本质解释得更让人感到信服。幼儿捡豆子,是带有强烈的游戏动机的,而不是为了躲避教师的责难。这样,他们会在属于自己的活动中自觉地、主动地去解决问题。

张潆允: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此活动中幼儿在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每个幼儿都在对自己的前后行动进行比较,每个幼儿都在将自己的行动与别人的行动进行比较,并通过比较去调整和变换自己的动作和方法,以提高捡豆子的效率。我认为,这是幼儿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邹蕾:

我还认为,这个案例对于幼儿园教师很有启发。如果看到幼儿将豆子撒在地上,就责怪幼儿,那么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就不会有了。我想,我们做幼儿园教师的要能从幼儿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这样,也许会给幼儿带来更多的活动空间。

李佳:

有的人看了这个案例后,会认为幼儿捡豆子的过程,会让幼儿的小肌肉得到了训练,会培养幼儿良好的责任心、时间观念、坚持性等习惯。我并不否认,但是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要认识到这是一场真正的儿童游戏,它具有幼儿游戏的许多价值。

 

活动反思:

幼儿不小心将豆子撒在了地上,这原本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却成了一件好事,因为它启动了一场真正的儿童游戏。

在这场儿童游戏中,幼儿是主动的,是自主的,是探索性的,是互动的。幼儿运用他们已有的经验在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也在与自己和他人的比较中获取新的经验,以调整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儿童游戏的角度看,撒在地上的豆子以及捡豆子用的材料成了幼儿活动极具挑战性的活动材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紫云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