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5.7
地点:紫云音体室
内容:美工区定点调研
主讲人:南京师范大学张永英教授
主要内容:
三个小组分别对小班、中班、大班定点观察的班级,就“我看到了什么”开展小组讨论,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大纸上。
邹蕾:我们的幼儿生活经验很丰富,将自己去过沙滩的情景用木片、毛球、树枝、彩砂、贝壳等装饰物进行创作;另外的小女孩做了自己前不久吃过的马卡龙。另外两个女孩子是在相互模仿沙滩的女孩,但是也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张永英:我们可以从今天现场看的孩子的状态先入手,先是一个总的状态,孩子专注吗?感兴趣吗?有什么证据?还有孩子一边做一遍哼唱,他们的状态,孩子是很喜欢在这个美工区里面进行他们手上的那些活动,从孩子的游戏状态,情绪状态来看,他是很喜欢的,很有兴趣的。其实孩子在美术区的表现,从小班小朋友身上看到的,实际上是幼儿自己经验的一个表征,所以美术活动幼儿做出来一些什么东西,跟他最近的日常经验有非常大的关系。从他展示出来的这个过程以及作品本身的看,那副作品,孩子知道蓝颜色的沙铺在上面,五彩的沙铺在下面,这说明小班的孩子在方位上有一些感知,他对上和下有自己的感知,在孩子艺术作品的创造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对于空间方位的理解程度。美工区不经能看到孩子的创作,孩子的艺术和想象力,还可以看到孩子其他领域的发展的状况。有的孩子他自己就能够做出来他想做的东西,看到孩子不同的风格,有的他自己的独创性很好,但有的需要别人的启发,但未必做出来的就完全一样。小班幼儿的发展处于一边做一边想的状态,而这个幼儿知道他要画什么,这是幼儿学习品质中的计划性,孩子在创作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做完了之后一看,他发现我做了一个什么东西,这是从涂鸦到命名的一个阶段,今天这个幼儿已经超越了这个阶段,也可以从这个方面评价他的发展水平。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老师不能完全不干预,,但干预的时机一定要注意,这是后面着重要关注的一个问题。通过小班组的分享,通过美工区,依然可以看到孩子各个领域的发展。小班组考虑到环境、材料,还有评价和过程中的互动。小班组艺术区光线明亮,整体的色彩有协调感,而且里面有桌布,给人的感觉是温馨和比较和谐的一种感觉。从环境的陈设,他的这种分割让人感到比较清晰、有秩序感,他的操作区在中间,他的陈列区、作品展示区有多种方式,有悬挂的,有墙面展示的方式,墙面贴的这种方式,还有架子上摆的方式,也就满足了二维作品和三维作品的呈现。有些作品可能是需要去晾干的,涉及到颜料和水的这样的一些东西,他要有专门的地方用来晾干。从小班到中大班提供的颜料都是水粉,水彩,但孩子在创作的时候,对于颜料的把握,他能够调制出自己所需要的那个颜色吗?好像还有一些问题,可能还缺少一些,孩子们去玩颜料的机会。尤其是小班,要大量的提供这样一些机会给孩子,如果说外面,这块地方,专门可以让他去玩颜料,你可能不用提供很多种的颜色,让他玩颜色变变变这样的一种,然后是涂鸦的方式,让他去发现颜色里面的变化。从小班开始就可以开始有这样的意识,孩子自己的作品尝试着做自己的记号,然后慢慢的开始写自己的名字,这个是可以开始去做的。
杨丞婕:今天我们的美工区的女孩子,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内个为小鸟做家的女生。因为她发现老师原先的内棵树上已经没有位置放小鸟了,所以她尝试自己来做一棵树,但是在制作树的过程中她发现树老是会倒下来,所以她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固定她的这棵树,最终她也是借助了一个辅助物水桶,把做好的小树放在了老师原先大树的边上。
张永英:从这个孩子身上看到它能够自己主动的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且能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孩子不断地在尝试,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方面的过程性的能力,他也不放弃,但是他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觉察到这个问题是因为下面太轻了引起的。我们老师不急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还是要给他们机会,可以让小朋友下次一起来做。那么做树这件事情就会从一个孩子的事情变成一群孩子的事情。在中班这个阶段是可以考虑合作等这方面的发展价值了,今天看来中班的孩子不管在做什么都是单个人为主,个别的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就可以借鉴这件事情让孩子们一起来做一棵不会倒的树。怎么来做,其实旁边就有一棵老师做好的树,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可以让他们先研究一看下这个,再去做,这是一个可以往下去伸展的一个项目。所以通过中班老师的分享,可以看到孩子在美工区的活动就是一个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不一定在今天就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你可以看到他遇到的障碍是什么,你也可以分析这些障碍和一些什么经验有关系,这个涉及到他的学习品质,涉及到科学领域里面的他的不断提出假设并且用自己的行动来验证假设,不能达到他的理想的时候他并不会放弃,别的孩子给他的一些想法,我们就要考虑去给孩子营造一个能够促使他继续去探究,继续去不断的尝试的一种环境,这个是最重要的。今天小朋友有了计划ABC,老师要推动孩子最这些计划的检验,在分享的时候要给大家这样的一种推动,就可以持续他们在美工区做树的一种热情。今天也看到美工区好多孩子的做鸟,利用了纸杯做立体的鸟。比较容易造型,小朋友只要做一些装饰的事情,孩子选择的时候非常容易获得成功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关注孩子,孩子的创作不能成为一个手工制作的过程,要有想象要有创意。通过材料间接的暗示,把主题墙上的作品丰富的参照这个展示在美工区离得创作区域近一点这样联系会紧密一点。我们老师要思考怎样引导可以用间接的方式,示范、参照教授孩子们在各个学科都可以在美工区的活动中去达成。
陈涛:今天在大班的美工区,我们发现孩子们对地球仪非常的感兴趣,他们在用超轻黏土做地球仪,有个女孩子对照着地图在纸上画出板块的位置,但是大班的孩子单纯的是描绘板块的线条的画是不是会比较单调枯燥,后期是不是可以在创作的方面让孩子去想象每个版块,让孩子在充分想象的情况下可以对地图的版块进行一个想象画,这样的话孩子是不是也会更有兴趣。
张永英:刚才通过男老师的介绍发现我们老师的观察都是有意图的,现在基本都在讲游戏,游戏是孩子自主自发的,教师要有意识的去提供材料,所以我认定一件事,那就是老师永远都是要有区域目标的。这个目标哪里来呢,是要结合孩子目前的兴趣点,当你觉得孩子对地球仪这个事情很感兴趣的时候,你就要去想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对孩子的意义。在地球仪上一个国家就是一个不同的色块而且形状不同。从语言的角度来看就可以知道很多国家的昵称,所以做地球仪它里面涉及到的目标可以很多,那么就从做地球仪这件事情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对孩子来讲它有很多的发展价值在里面,那我们关注应该是怎么能够去通过我们的观察觉察到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的关注点,他的兴趣点在哪里,然后再去支持他们活动的一个过程。